(二)授课内容应更加务实
1.应有效回应时事热点问题
前已述及,与时事、实践“脱轨”是某些老师在《经济法总论》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之一。而在分专题由学生讲授的授课安排中,也有学生希望老师的专题设置能够更加合理,在聚焦传统理论的同时也要对热点问题予以涉及。因此,不论是老师讲授还是由学生进行专题报告,都是应该对热点问题予以关注与回应。
2.培养硕士生运用经济法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方面,则应该多侧重于分析热点问题,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,使学生学会运用经济法理论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,提高其运用经济法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当然,这需要我国的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提炼更接地气,也需要授课老师紧密跟踪我国经济法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,与时俱进。
3.侧重学术写作综述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就法学硕士研究生而言,培养的重点在于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进行论文写作,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,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,而且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,这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一定的训练。发现问题,或者说提出一个好问题的前提是有足够的知识,涉及较广的知识面。而推荐书籍、期末考核撰写小论文、积极为学生联系讲座等,都是扩大学生眼界的方式。当然,问题来源于实践,实习也是发现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。分析问题需要有较强的资料检索能力、阅读文章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,而且分析问题还需要一定逻辑或者说思路。老师有着丰富的论文撰写经验,可以适当地向学生传授其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。总之,应注重培养、锻炼与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综述与写作能力,使之成为真正的“研究”生。
(三)尝试编写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《经济法总论》统编教材